thumbCAQQMDN6


  一直認為,比起扣人心弦,拉扯情緒的悲劇,這個社會更需要散播溫馨浪漫歡樂的喜劇。又或者,其實用不著說到「社會」這麼偉大的層次,就只是「我」更需要喜劇。灑狗血的劇情驚悚刺激,即使只是隔著螢光幕看著角色們經歷各種危險與不安,我也不喜歡。


  總覺得自從「妻子的誘惑」引起了風潮之後,有線台的新進韓劇預告,內容總是充滿了痛苦與折磨:


《復仇的代價》

豪門企業私生女文熙:「雖然我是小妾生的,但我有權利享有幸福啊!」(大吼)

文熙母親被害落崖的畫面

文熙:「我一定會加倍的討回來!」


《小媳婦與少奶奶》

閔赫:「我們分手吧,我決定和茱莉去留學了!」(女主角被初戀給遺棄了)

純真:「金茱莉要成為我的大嫂!!」(驚慌恐懼的神情)

茱莉:「我一定要在別的女人看上他以前,把剛敏變成我的男人!」(茱莉主動親吻剛敏)

茱莉:「如果妳先向我宣戰的話,我是一定會加倍的還給妳!」(純真與茱莉兩女在客廳對峙)


《誘惑的人生》

李民秀:「我向來對女人來者不拒,尤其是在床上!」

崔允希向韓明仁下跪的畫面。


  為什麼要把這麼痛苦的人生呈現在觀眾眼前?其實我也不要求電視劇要帶給人們多少社會意義和教化功能,但為什麼預告呈現只有痛苦?


  前陣子,《誘惑的人生》暨《貝多芬病毒》以後,成了母親的韓劇新歡。對於這種全劇沒有一個角色快樂的劇情,我總是能閃則閃,除了吃飯以外,盡量縮短我在客廳的時間。有一搭沒一搭的跟著看,其實我不是真的在意劇情發展,只是不想一個人捧著飯碗回房面對電腦螢幕,感覺又宅又自閉而已。


  然後就在某一個晚上,她說:「今天晚上是《誘惑的人生》的人生完結篇!」其實我並不真的在意,劇中的角色最終會有什麼發展,只是剛好那天我的心情不太好,覺得做什麼都不對,也什麼都不想做,於是就在客廳的位子上坐下來了。


  其實,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看,劇情甚至還滿引人入勝的,總是猜不到,下一幕會往什麼方向發展。


  啊~於是我知道了,其實我並不是真的討厭悲劇,只是排斥裡面的痛苦思想而已。只是更喜歡喜劇,但其實悲劇中情節也還是能把我牢牢的固定在電視機前。


  為什麼呢?


  為什麼人們喜歡悲劇?為什麼極力逃避痛苦內涵的我,還是被劇情的發展給牽動了呢?


  是不是因為即使表面上看起來有多麼樂觀開朗,在心裡都還有某一個陰暗的角落尚未痊癒?是不是劇中角色的悲苦讓人心生憐憫,然後非要坐下來看到他/她得到幸福不可?是不是在觀眾心中還有幾處舊傷,就在劇中角色痛苦失聲之際,過往的傷痛也跟著被一起宣洩釋放了出來?


  哈~那下回我要來寫一篇文章,題名就叫做「悲劇的社會功能」。


小樹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ngingbe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