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野樹里

 

撰文:劉威麟 出處:30雜誌

 

    韓國最近有個研究,他們估計,十年內最紅的熱門職業竟然是「廚師」!這個報導,在景氣差的時候,特別有感觸。

 

     從前在士大夫觀念下,醫生、律師是最好的行業,若能取得資格執業,名字就從「三個字」變成「五個字」,嘩,李某某律師!張某某醫師!直到國內電子業萌發,「電子新貴」興起,大家才開始崇尚創業,真正走自己的路。人人想變「新貴」,創業成了熱門趨勢,許多傳了數代的小吃店,10 年前還沒有子孫要接,現在年輕一代樂得接手,將它做得更有聲有色。
 

    「全民創業」,表示每個人都可發揮自己的特色,做出自己的自由。


     好好把握沒有工作的日子然而,並非人人都能創業成功。

 

     許多所謂的創業,根本還來來不及設公司立案就結束了。或許只是參加了加盟創業展、聽聽傳銷保險的訓練課程,船過水無痕。當最後還是得回到公司上班的時候,我發現,現代年輕人卻不敢把這段「待業」經驗大聲講出來。

 

     我面試新員工,對方總會很努力的,說明他前一份「正式工作」做過什麼,鉅細彌遺交待一個富麗堂皇的「離職理由」。不過,當我看到,最後一份工作在半年前結束──半年的時間不短呢!

 

     於是我忍不住問:「沒工作的時候,你都在做什麼?」通常,面試者會有兩種不同的應對方式。

 

     第一種面試者,神情突然慌張起來,他會想辦法解釋,這段時間除了找工作,也休養生息,還有照顧生病的家人,或是處理搬家的事情......面試者心虛,會「愈說愈小聲」,他猜到,許多雇主很不喜歡「沒有工作的日子」,畢竟,一個正常的人,怎麼可能會空閒6 個月沒工作?雇主會認定那是「沒有競爭力」的徵兆,所以面試者就把這6 個月講得吞吞吐吐,結果不但無法扭轉雇主的觀念,反而讓前面的表現前功盡棄。

     第二種面試者,或許「待業」時間較短,或許沒想這麼多,我通常在送客前順帶一問「這段日子你都在做什麼?」,這一類的面試者會將這題目當作「輕鬆題」,露出久而未見的微笑,然後輕鬆的說:「喔,就在四處找工作啊」、「在家休息」。他表情說明這段「沒有工作的期間」,不是他的重點!

 

    我從沒碰過一位面試者,好好的告訴我,他在「沒有工作的期間」,做了什麼事,見了什麼人,改變了什麼?

待業期間的成長

 

    48 歲的紐約投資銀行家佩斯基(Joshua Persky),去年12 月不幸被資遣了,找了半年工作找不到,決定改用「奇招」。他來到紐約華爾街的街頭,在自己身上掛一個廣告牌,對著每天出門買三明治或上高級餐館的上班族發「傳單」,就這樣站了6 個月,最近,才終於被一間會計師事務所聘為資深經理。

     據佩斯基的新老闆透露,當初是因為有個獵人頭公司指引他去看佩斯基寫的一個部落格「Oracle of NY」,驚為天人,才認識佩斯基,並且進一步給他工作機會!

 

     這個部落格寫什麼?佩斯基寫的盡是他在投資銀行裡關於公司「市值」(Valuation) 的研究。此後,他雖繼續在紐約街頭漫步,但回家後仍繼續寫文章,自己找案例、看報表,每周都有關於「市值」的各種理論、最新分析發表。也就是說,雖然工作停擺1 年,但他拿這1 年寫了一個完整的「超級履歷表」,未來的雇主仔細讀,可感受到佩斯基這段時間不只「待」業,也在「成長」。
 

    面試的時候,重要的不只是「你的最後一份工作」,也包括「沒有工作的日子」!

 

部落格,寫下超級履歷

     我們不該視「待」業的日子為「等待」,而該視它為「成長」。大家可不必像佩斯基那樣餐風露宿在街頭找工作,但沒理由讓這段可貴的「沒工作的日子」輕易溜走,即使在家寫部落格。當未來的老闆問起
 

    這件事,你可以告訴他,「嗯,好多事。我說不完。不如,你來看我部落格吧。」

 

    瞬間,你不再是那底層5% 被砍掉的那小聯盟球員,而是大聯盟頂層5% 的自由球員,待價而沽!

 

小樹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ngingbe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